湘贛攜手共繪新畫卷
一聲“老表”,喊出了湘贛地緣人緣血脈親情。湖南與江西山水相連、人文相親,同為紅色熱土、發展沃土。
近年來,湘贛兩省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革命老區振興發展重要指示精神,持續加強交流協作,經濟、文化、科技、社會各領域合作不斷深化,湘贛邊區域合作示范區建設的力度、廣度、深度不斷拓展。2021年10月,國家發改委印發《湘贛邊區域合作示范區建設總體方案》,明確提出將湘贛邊區域打造成為全國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的先行區、省際交界地區協同發展的樣板區、綠色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的引領區,為中部地區協同發展探索新模式,為全國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探索新路徑。
乘著浩蕩東風,兩省共擔使命、共抓機遇,同題共答、同頻共振,加快促進紅色文化傳承、跨省產業協作、城鄉融合發展、生態環境共保聯治、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公共服務共建共享,湘贛邊區域合作示范區建設碩果累累。
抱團合作、攜手共進,湘贛邊區域振興發展其勢已成、其時已至、其興可待。
產業同心 增強區域發展內生動力
走進上栗縣工業園,萍鄉高恒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一派繁忙景象。該公司生產的高端精密光學膜涂布供應湖南藍思科技,相比此前在深圳的生產基地,如今每年可為訂貨企業節約物流成本近千萬元。
湘贛邊區域合作示范區位于湖南江西兩省交界地帶,包括江西省萍鄉市全境,九江市修水縣,宜春市袁州區、萬載縣、銅鼓縣,吉安市井岡山市、遂川縣、永新縣,贛州市上猶縣、崇義縣,以及湖南省長沙市、瀏陽市等24個縣(市、區),總面積5.05萬平方公里。近年來,兩省積極探索跨省區域合作,湘贛邊區振興發展取得了明顯成效,特別是跨省合作取得明顯進展,但區域內大部分縣(市、區)經濟發展水平仍然低于本省平均水平。
省發改委有關負責人說,產業協同發展的深度和廣度深刻影響著區域發展的質量和成效,是推動湘贛邊區域合作的關鍵領域。湘贛兩省聚焦促進產業協同創新發展,走出了一條優勢互補的產業協同共贏之路。
近年來,兩省大力推動產業鏈、創新鏈融合發展,加快推動產業園區合作共建,依托上栗、湘東和宜春等湘贛邊合作產業園,佳禾聲電、長沙錦峰、湖南貴德等一批湘企落戶江西。萍鄉市積極推進上栗電子電路研究院、蘆溪高壓電瓷電氣研究院建設,引導鑫通機械等一大批本土企業為三一重工、康普、九芝堂等知名湘企提供配套服務,打造長株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的技術成果轉化區和產業協作配套區。
在湘贛邊區域合作示范區建設帶動下,湘贛產業創新協作愈加緊密。2021年,江西省從湖南共引進項目219個,總投資達452億元,湖南已成為江西省湘贛邊區域引資引項的重要來源地。
生態共治 筑牢長江流域綠色生態屏障
不久前,2021年湖南省“美麗河湖”評選結果出爐,淥水醴陵市城區段因有源頭碧水來而入選。
萍水相逢,因水情深。發源于萍鄉楊岐山的淥水,流經湖南株洲、醴陵,向西匯入湘江。2019年7月,江西湖南兩省政府間簽訂《淥水流域橫向生態保護補償》的“贛湘對賭”協議,將保護淥水流域生態環境作為兩省的共同責任,在建立流域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的基礎上,按下了湘贛邊流域保護治理“協同鍵”。
擴建城區污水處理廠,升級老舊污水管網,開展清淤疏浚、恢復濕地、生態護坡、水草涵養等綜合治理……萍鄉市大力推進淥水流域生態環境治理,2021年萍水河、栗水、草水三條淥水支流的交界斷面水質優良率達100%,兩省群眾在這場“生態對賭”中收獲了一江碧水。
作為長江流域的重要生態屏障,湘贛兩省著力加強生態保護修復,提升污染防治能力,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生態環境共保聯治成效顯著。
在水污染防治領域,兩省簽署《贛湘跨省流域突發水污染事件聯防聯控合作協議》,萍鄉市、株洲市簽署《萍水河、淥江河跨省界流域水污染事件聯防聯控合作框架協議》,長沙與宜春聯合開展跨省聯合巡河護河行動;在大氣污染防治領域,兩省建立了省際大氣污染防治聯防聯控常態化聯絡機制。萍鄉與株洲在煙花爆竹禁燃禁放、秸稈禁燒、機動車檢測、工業企業限產限排等方面達成系列共識。
在生態保護領域,江西省的遂川縣與湖南的桂東縣、炎陵縣共同倡議成立“林長+贛湘護鳥紅色聯盟”工作機制,建立“千年鳥道”湘贛候鳥守護者志愿巡護站,簽署《林長+贛湘護鳥紅色聯盟實施方案》,“護鳥紅色聯盟”框架下的候鳥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系列入選《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改革舉措和經驗做法推廣清單》。
公共服務共享 構建有溫度的生活圈
5月6日,在萍鄉市湘東區老關鎮便民服務中心“贛湘合作通辦”窗口,不時有來自“隔壁”湖南省醴陵市東富鎮的村民前來辦理便民業務。去年11月,兩鎮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積極探索建立省際交界地區合作新機制,直接促進了兩地人才流通。
近年來,兩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導向,逐步深化公共服務共建共享,推動教育、醫療等領域合作不斷加深,推進就業、社保、養老等公共服務共享,大大提升了兩省基本公共服務便利化水平。
在政務服務共享方面,兩省先后簽署合作協議,建立政務服務“跨省通辦”合作機制,搭建平臺、明確事項,實現跨省數據共享和電子身份證、電子結婚證等多種電子證照跨省互認。南昌、宜春、萍鄉分別與湖南長沙、株洲、湘潭、衡陽等地簽訂政務服務“跨省通辦”協議,通過互設服務專窗、異地收件、協同辦理等方式,實現異地就醫結算備案、社??ㄉ觐I、機動車駕駛證換領等高頻事項跨省通辦。2021年,萍鄉、九江等地共辦理贛湘“跨省通辦”事項7859件,通過郵政EMS快遞免費跨省寄遞869件。
在人社服務共享方面,兩省企業職工養老保險關系跨省轉移接續實現線上辦理。萍鄉與株洲簽訂《深化株萍兩市人社領域業務合作協議》,贛州與郴州簽署人力資源勞務合作框架協議,銅鼓與瀏陽實現職業教育生源互通、教學專業互通、實習與就業互通,湘贛邊人力資源市場和人力資源信息服務平臺積極構建。
醫療服務共享方面,兩省相關部門保持常態化工作聯動,參加跨省聯盟開展中成藥、新冠病毒檢測試劑等藥品醫用耗材集采,兩省職工醫保繳費年限實現跨省接續。湘贛邊區域內,萍鄉、長沙簽訂《關于萍鄉、長沙兩市醫保領域合作行動計劃》,實現萍鄉市31家、長株潭194家定點醫院異地就醫互接,區域內醫療服務共享水平不斷提升,銅鼓縣實現本縣醫保參保人員在長沙、瀏陽醫保定點醫療機構異地就醫住院費用結算直報。
開放合作,互惠共贏。在中部地區處于加快發展的重要窗口機遇期,贛湘兩省共享新機遇,攜手開啟高質量發展新征程。(記者 鄭榮林)
(編輯 葉菲)
